关于折木奉太郎的才能
折木奉太郎的才能是推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作为推理小说的主角,他不是侦探,而是推理小说家。
(「我对推理小说并不擅长。但是,有句很有名的话:『你不适合做侦探,而是该当个推理小说家』。这是犯人听到天马行空的推理时的台词。」
入须沉默地喝着抹茶。我感觉到她褪去了表面上的亲切,回归了本来的样子。即便如此,我又重复了一遍:
「我不是侦探,而是推理小说家吧?」)
何时、何处、何人、何故、如何、何事(When、Where、Who、Why、How、What),这六元素中何故(Why)是折木奉太郎推理不出来的。从在下目前看过的冰果和愚者のエンドロール这两本小说来看,折木奉太郎对事件动机的推理是有所偏差的。
一个出色的侦探必须揭示出作案者的动机。没有动机的犯案只不过是一套犯案技巧的展示,将出现的事实证据编织在内的故事罢了。
折木奉太郎的推理只不过是把提示的线索尽可能的涵盖其中,直至没有证据能够否定他的推测。这显然是属于推理小说家的范畴。对推理小说家而言,所谓的动机只不过是对符合推理的犯案者的辩解罢了。
想到这里,在下不由觉得古典部系列里的推理应该算是伪推理。推理依据的提示都是些不足以作为呈堂证供和证物的证据。这或许是作为推理小说家的推理极限吧。
由此一想,折木奉太郎的才能并不是单纯的推理,而是试错性推理吧。
P.S.试错性推理即是选择一个可能的情况套用在待解事件上,经过所有提示的验证后如果出现矛盾,则选择另一个可能的情况再接着尝试下去。整个过程在其中一个尝试的可能情况产生出正确结果时结束推理。
若有不妥,欢迎讨论和交流。 奉太郎的专长是通过对于哪怕是最细节的信息的捕捉来还原事件的本来面貌,正因为是收集零零碎碎的信息才让奉太郎在愚者的终章中忽略了电影编剧最原始的动机,结果招来一片怀疑←_← 嗯..因为本身的出发点就不同吧..
侦探是为了破案..所以主要是要知道 Who和Why 了解犯罪手法是为了定罪
奉太郎只是为了解决大小姐的疑惑....所以最重要是要”合理“ 给出一个答案
所以侦探会站在罪犯的角度去想问题..奉太郎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我想作者也是考虑到这一点的,主人公的推理被限定了,不是人物被限定了,所以真的要上阵推理,奉太郎和助手们足够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