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代声优悠木碧受到众多动漫迷的关注之后,就经常传出她是童颜JuRu的消息,在近期的一张她的照片中,就更突出了这一点……
近期又有一张「我的朋友很少」的版权绘公布了,和上次公布的差不多,整体上看依然很不错,让人对其TV版增加了一些信心。
然后说点儿游戏界的事儿~估计是天朝的专家教授什么都想出名想疯了,不好好专心研究,整天就喜欢跳出来发表一些雷人言论,疯狂的英语创始人李阳,最近就又跳出来开始抽风,宣称要上长城烧“游戏”。
详情转自A9 从李阳创立疯狂英语至今,他一直是具有争议的人物,而演讲的日程也安排得非常紧凑。从昨晚到中午李阳都没有吃过正餐,在转机的间歇我们进行了采访。 采访中李阳的语录: 所有的游戏机都应该关闭,所有开发网络游戏的都应该判刑。 我要在长城做活动,把网络游戏整个烧掉。 我们教的不只是英语,是精神。 真正的爱不是满足**而是推迟满足**。 每个孩子都要做父母的摇钱树 记者:能不能给我们讲讲你的魔鬼训练? 李阳:现在天朝孩子缺的是什么?是斗志。天朝教育的祸根在哪里?就是溺爱教育和应试教育。没有原则的溺爱,最后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成不了才;完全为了应试,把应试之外包括生存能力在内的所有东西都抛弃了。魔鬼训练就是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有两个原则:一个叫做每时每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人活着一辈子哪能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我不喜欢数学,但是我要把数学学好。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团队精神的训练,比如日过四关,一个班只要一个同学背不出来,全班都不能吃饭,如果有学得不好的,其他人就会一起去帮助他。平常生活中看起来理所应当的事情在我们这里都是需要努力才能得来的。难道所有人饿了都能理所当然地吃饭么?不是,你有贡献才能有饭吃,你要完成你的任务才有资格吃饭。 记者:你觉得是父母在毁掉孩子的未来么? 李阳:不光父母,还有爷爷奶奶。人是为钱工作的,收入高的人素质一定高,这是人的动力,为什么?这才是符合人性的。我经常给学生们提**:我要做爸爸喵喵的摇钱树,我要用英语改变我家族的命运!父母含辛茹苦把你养大了,不能说你长大后工作都找不到,继续啃老。真正的爱不是满足**,而是推迟满足**。家长的问题是什么?是随时随地满足**。从小到大,所有**都被满足,那他还有什么**?没有**的人能成才么? 没有父亲的鞭策就没有郎朗的成就 记者:听起来,您的教学更追求精神教育。 李阳:你看我的书,翻开第一页是什么?“世界上除了精神一无所有。”天才是什么?天才就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有些父母问,我孩子为什么不行?我说如果你孩子在一个领域重复20年,那你孩子也是神。郎朗弹钢琴为什么行?他一首曲子弹三千遍你做到了么?其实郎朗是个最笨的人,是他爸爸拿棍子逼着他弹了**年,没有他爸爸,郎朗可能就是个普通人。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教育就是感恩教育,感恩不是说偶尔跟父母哭一哭就行了,比如妈妈给你做一顿饭,你是不是读一次英语呢?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做到,妈妈给你做一顿饭你读一次英语,那天津孩子的英语绝对能平均提高十分。国际化教育、感恩教育、家庭教育、励志教育,我们把他们结合起来,什么都够了。如果你问我什么是疯狂英语,疯狂英语就是把这些教育结合起来。要不你来了,只听一些考试技巧,学两个词组,档次太低了。 搞“新虎门销烟” 干掉游戏机 记者:那所有人都应该抛开物质,追求精神么? 李阳:我们还有一句话,精神引导一切。其实天朝人最不应该追求物质,比如游戏机,游戏机一定要干掉。游戏是什么?它就是毒品,还是披着高科技外衣的毒品。你看研发网络游戏还可能得到政府补贴呢。多可怕啊,我到哪儿都有父母为我跪下来,之前一对父母给我跪下来,儿子被武汉大学开除了,就是因为玩游戏,父母头发全白了。所以我准备在长城搞一次活动,我要把三四百台游戏机点火烧掉,我请全球记者来,就叫“新虎门销烟”。我们要向毒害世界的游戏机以及懒惰、堕落、逃避世界挑战!
疯狂英语 李阳 ==================================== 游戏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学习之余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之一,然而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对游戏进行了持久的妖魔化,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个人目的。在当前网瘾专家逐渐销声匿迹之时,另外一批人又冲到了前面,借妖魔化游戏出位。近日,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再度向游戏开炮,称要到长城烧游戏,进行“新虎门销烟”。 疯狂英语李阳“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对待游戏的问题上显得非常的“疯狂”,在媒体对李阳的采访中,李阳声称“所有的游戏机都应该关闭,所有开发网络游戏的都应该判刑”,“我要在长城做活动,把网络游戏整个烧掉”。 游戏是什么? 游戏,不管是从上世纪70年代诞生的电脑游戏,还是80年代于十一区兴起的(电视)主机游戏,亦或2000年后在中韩等国大行其道的网络游戏,从其诞生以来,其在社会上的争议性从来不绝于耳。同早期不同,近年来科技发展使游戏有着更为优秀的表现能力,而游戏本身又具有的文化特性,让消费者(玩家)在游戏时可以充分体验到制作者的文化意图表达。这使得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包括欧美日韩)均采取“一边监管一边鼓励”的方针来推动此这个行业的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电脑游戏《PONG》不过就是在一块屏幕上画出的乒乓球桌台,然后由一个像素光标来描述成乒乓球,玩家需要动用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游戏。这意味着在早期,玩家对游戏的理解还仅仅限于技术表现力以外的东西。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3D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得游戏开始被制作者赋予了更多的形象表现和艺术表现力,而它获得的争议也因此而产生。例如在欧美诸国对一款热卖游戏《侠盗猎车手》有着强烈的抵制,包括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在内的很多人都希望这款以倡导“**、暴力”的作品能尽快从商店撤柜,而十一区盛行的以**女性为目的的纯**游戏则更是堂而皇之地在商店出售,这些因素都导致游戏这种文化产品备受争议。我必须指出,在文化领域范畴内,任何文化产品因为包含了制作者的主动意图,无可避免的会引起文化向上的争议——这种争议性在电影、音乐、文学等文化领域同样存在。而且,和我国国情不同的是,欧美或日韩等国家文化向产品的销售有着严格的分级制度和标准,这意味着这些作品在当地是绝对禁止销售给18岁以下的青少年的。 我国的国情和上述国家不同,我国的审查是没有分级制度的,这不仅表现在游戏这个行业——在图书、期刊、音像、电影等行业中,也一直保持着这项自建国以来的标准。这意味着,只要在我国获得出版权利,即是面向全年龄的全部用户——在目前国内比较盛行的网络游戏也是如此。这有一个逻辑上的死结,就是只要你在网上看到某款游戏开放测试了,就意味着国家已经认可它适合所有年龄的人来进行娱乐。而一旦有某些产品引起争议,又会被反推到制作者的开发意图及政府审查不力。和国外游戏不同的是,国内上市游戏在文化上争议较少,具有**暴力倾向的游戏产品绝不可能通过政府审批,所以在国内争议最大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游戏引起的“上瘾症”。但同样,这又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源于对于游戏制作者来说,他们制作一款游戏必须要完成的一项内容就是,游戏的可玩性。 游戏文化本身引起过大量争议,游戏行业至今也有不少的从业者在做着非常不规范的事情,但我也不希望社会和媒体对游戏行业一直妖魔化。有趣的是,社会、大众、名人,以及媒体乐于报道这些游戏的恶名,完全是因为这是一场无需担心打输的战斗。在国内批判游戏行业,就如同批判天朝足球、批判娱乐圈潜规则、批判官员**、批判房地产无道德血液一样,永远是必胜的。游戏行业的从业者以及游戏玩家,在大众的媒体和**领域毫无影响力,这也导致这成为一边倒的**倾向,你甚至永远听不到另一边的声音。看看英语大师李阳前一阵儿在新浪微博上的发言你就能明白,当某个名人(姑且我称之为名人吧)需要获得大众**的赞扬时,他只需要攻击那些完全毫无还手之力的阵地(例如游戏),即使有微弱的声音辩驳依然无碍他的大获全胜。其实,有时候你都不用去对其反击,你只需看看他办的所谓疯狂英语营造的犹如传销般的疯狂气氛,就能理解这种名人需要的是什么,是名声,更多的名声,更多更多更多的名声,以及让他以卫道者般获得的大量关注,并由此可以带来的各种隐性财富。说到底,这种小丑般的行径实则并非为了抨击游戏行业或推动社会进步,只不过为了让他能够赚更多的钱。 至于李阳那如同传销般的疯狂英语?说实话,比其游戏,我觉得它更值得让政府监管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