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壮宪——《仙剑奇侠传》的作者、老一代仙剑迷心中的“仙剑之父”、天朝乃至华人游戏圈中最著名的游戏制作人之一。《仙剑奇侠传》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拥有着最多和最忠诚的支持者的天朝原创游戏。而更重要的是,在天朝,当游戏产业刚刚起步的阶段,这款产品让所有人看到了纯天朝化题材在游戏领域的广阔前景和无限希望。他为整个游戏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信心。9 e2 i2 o6 h/ p$ R0 ~+ _
7 P4 P: r' t( P3 t9 P
* g! j1 |% n2 z5 X5 O a/ b( ~: }: r永远的仙剑1
! f1 X" i! T6 V: D6 G1 s% e n# K7 F; e2 j
《仙剑2》只所以被玩家定义为一款失败的续作,是因为前一版《仙剑》做的得太好太成功了。8年的企盼造终于造就了无数失望的老仙剑玩家以及叫苦不迭的商家。+ Z" c; a6 |6 ?5 [& h8 d2 W
( D8 M/ z5 j4 i+ n, A8 Q
而后随着《仙剑》后续系列产品的陆续推出,很多人开始质疑姚壮宪“仙剑之父”的头衔。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姚壮宪在推出了《仙剑2》之后,就一直没有再具体参与仙剑的创作和研发工作,而是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了项目规划和大宇北京总公司管理等方面。但正是由于《仙剑奇侠传》在国产游戏中开创性的成功和其所为国产游戏所造成的深远影响,所以直到如今只要提到仙剑之父,仙剑FANS们依然习惯地首先想到姚壮宪,而不是下面要介绍的张毅君。. ^! F8 N4 T$ A- z* a6 n; [! k
0 }- A6 d; L& T8 [3 g4 [* [" c8 v张毅君早期也是《仙剑1》开发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在姚壮宪主持开发的《仙剑2》宣告失败后,便开始全面负责《仙剑》后续系列产品的开发,可以说,从02年开始张毅君便在事实上取代了姚壮宪成为《仙剑3》、《仙剑4》的首席制作人。
" Y! H1 _ @. L7 f6 z3 I- j" c& X1 j/ b) a8 a
由于《仙剑2》失败的打击,台湾大宇总部一开始对由“上海软星”负责的《仙剑3》项目并不抱太大的期望,初期启动资金仅给了65万美金(约合540万人民币),远远不到《仙剑2》的同期开发投入。这样的规模做一款二流游戏可能还算够用,但制作像《仙剑3》这样的大作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 z# z: J+ T0 [- f
( e* e5 b$ _2 } v$ ^1 _+ h. y5 B5 M9 }# Z2 Q
令人失望的仙剑28 ? f; f8 N8 K" e
+ m) D- z) u8 h, u: s3 V$ @" W
很多人喜欢拿《仙剑》系列和《最终幻想》系列做对比。但你知道吗?仅《最终幻想7》的纯开发费用就达到了4500万美圆,与《仙剑》系列就是天壤之别。 J" R' d( z* h# t: U3 n( o
5 u' D9 |5 X) c: Y而之前《仙剑2》的失利无疑也给张毅君带来了更多的压力,《仙剑3》有可能会因为玩家产生的逆反心理影响到销量,一旦《仙剑3》也失败,后果则非常严重,不仅是《仙剑》初期多年来积累的口碑可能会消失殆尽,上海软星也可能面临随时关门大吉的窘境,可以说,《仙剑3》还未出世,就注定了它只能是一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作品。, O- y5 e* |. {( m" Z: O
! S% N7 w: Z9 K
2003年7月,仅隔了半年时间的《仙剑3》正式发售,游戏的品质大幅度地超过了预期效果,征服了包括内地、港澳台在内的所有玩家。游戏限量版一度被炒到12000元人民币,一扫之前《仙剑2》失败的阴霾,成为玩家心目中真正的仙剑续作,甚至还有很多从来不知“仙剑”为何物的玩家也被《仙剑3》独特的天朝文化底蕴与良好的游戏性所吸引,成为仙剑的忠实拥护者。) Q+ h" E8 l3 m5 D
: L! b% M D! ?& @* k* K
Q版的仙剑3& _3 K# c2 x- R
" L \, B9 L3 L p* u/ G' a. P' L. {$ h' |) X' z& E
细心的玩家也许会发现,在《仙剑4》中的很多人物对话,都强烈地透露着一种沧桑和辛酸的情节,这大概也算是开发人员心态的一种真实写照。
5 S4 B" O7 @- T
g9 i9 ~. i- P. O1 r/ G( F但《仙剑3》的成功却并没有为上海软星以及张毅君的团队带来多少切实的利益。原因很简单,上海软星没有独立的财权,大宇规定上软只能拿到内地销售的纯利润,而台湾、港澳的销售利润都归总部所有。众所周知,**的市场虽大,但却深受盗版之苦,即便是《仙剑3》这样万众拥护的经典大作也依然是叫好不叫座,据悉《仙剑3》**正版的销量还不到全球总销量的1/5。这样算下来,能够拨到上软的销售额只有不到1000万人民币,这点钱除去开发和渠道成本以后也就所剩无几了,很显然台湾大宇总部是赚到了大头。就是这样一种条件,张毅君和他的工作组在苦干了三年之后,却没有得到太多的利益回报。拿着极其有限的资金,却承载着无数玩家的期望,不允许有半点敷衍和粗心;与此同时,他们却拿着低于行业标准的薪水(至少和那些网络游戏开发同行们相比),张毅君的团队和他本人一直以来都在承受着难以言喻的巨大压力。* o% H. X+ b+ o+ X- X' y, B' X
& N1 N3 x1 z4 c8 v' J
就是在这种巨大的资金压力和精神压力下,张毅君主持研发的《仙剑4》在07年推出后仍然大获成功,至少在玩家中好评如潮,成为续原版《仙剑》后口碑最好的一代作品,将《仙剑》系列推向了另一个巅峰!这其中所付出的心血与精力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得到?但令人无奈的是,在**市场上单机游戏就算是卖的再好也不一定能够收回研发成本,更别指望可观的利润回报。这让张毅君渐渐产生了失落感,在经过深思熟虑并和团队核心成员商量后,终于在07年底毅然选择带领整个团队离开了上软。凭借《仙剑》3、4制作人的声头和国内顶尖的游戏制作团队,相信外面有足够广阔的空间让张毅君来大展拳脚。* S% t4 w( \* [7 k3 b4 l, r
% Q5 I9 y3 N, F1 ~, h, z) q7 f1 M) M0 Y" `7 y; \, C& n' N
经典的仙剑4
# |3 ?/ _& E* w5 y1 a. u( `' o* K! U, f. e1 u! F" K
7 g+ L- k- X+ c; O0 |0 Z* R4 ^“其实游戏做好最重要,露不露脸根本不重要。研发人员应该让游戏中的人物变成明星,而不是自己。”---- 摘自张毅君BLOG$ k* x0 _: a: k- }
5 a8 s" ?+ }, _( T; R) _) m8 x对于国内的游戏行业来说,谁是真正的“仙剑之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能天朝的游戏行业所带来的影响。如果说是姚壮宪赋予了《仙剑》生命,是“仙剑之父”;那么无疑的,是张毅君让《仙剑》焕发了第二次生命,是《仙剑》系列的“再生父母”。
6 u8 @6 k: P1 B* a+ v# @
2 W* O& ^/ {, V- W无论如何,上海软星的解散还是让很多玩家感到可惜,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家制作公司,而是一个充满灵性、血性和个性的团队,一个深喑天朝传统文化,坚持独立风格的游戏制作人群体。于是,千万的仙剑迷们感到迷茫了,他们不知道接下来是该期待由姚壮宪重新操刀的《仙剑5》,还是张毅君领衔的另外一个崭新的“仙剑”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