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 Q0 o6 U4 x3 w5 Y$ W咱觉得写得不错,就搬来了。。。不过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耐心看完的~
2 i6 d2 y3 d+ p
$ b( o1 E5 X! `6 P/ g) p$ }7 V! M) K' K9 n7 Y
转自MyYT 莲花居士 蓝盔游侠
: K4 }1 }/ w8 j6 E0 i
' z' e! ^- Z/ n$ }; ^6 L- U
) p1 c5 x: K4 O" o% a$ t5 V DOMO似乎对于墨家文化有特殊的偏爱,在《轩辕剑外传—枫之舞》以及《轩辕剑战略版—伏魔录》两部作品使用了墨家文化背景之后,在新近上市的《轩辕剑肆》当中,墨家文化在一次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墨家传说中的机关术比起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成为着力描写的对象。
! |+ \0 B: r/ p- s2 d! H4 x3 a0 k. ] \: A7 i2 P
话说机关术
+ }5 m( P5 I5 }$ M
, F- ^! }+ v6 M$ J4 @3 E7 p 机关术最早是出现在《轩辕剑外传—枫之舞》里,但其动力来源一直受到人的质疑:老鼠怎么可能有如此大的力量?在《轩辕剑肆》动力来源改成了更为神秘而又强大的黑火。下面就是在《轩辕剑肆》中出现的机关器械一览。
) j' I' @# f+ q2 Y* d3 W# }0 w4 o2 E0 E9 Y; t
巨雷:
+ z$ j, }7 _7 O$ r$ G 战国后期,秦国变法图强,国力大增,加上不知名人士所传授之巨大型机关术所赐,让原本位处边陲、落后蛮荒的秦国,一跃而成让六国毫无招架之力的强大威胁。
2 n0 X6 y2 w. v( n5 C8 {# t3 h M$ X 传说中秦国的最高机关部队“巨雷”,体形硕大无朋,但却少见它的出动,据说在灭赵、灭楚等战役时,才有人曾在战场上目睹过它。种种传闻,倍增了它身上的神秘色彩。它的主炮,据说是一种被称为“乾天太紫”的诡异光线,无坚不摧,威力惊人。
$ s2 f( V% ~ |6 [9 C& i! ]0 O5 A0 W; J
墨家机关屋:
8 t. w. _3 ~; ^6 ^; A) o 战国晚年,一位技艺高超的墨家**,凭着自己的努力,成功解读了鲁般、墨家过去残留的机关术残编断简,将失传的机关术,再度带回了人间。 8 E( v+ q5 U: d3 R5 J0 {* H
他当时造出威力远胜于后来秦人踏弩、巨堞部队的战斗型超级机关屋,但由于当时墨家还尚未遭遇秦国机关部队的威胁,认为他严重违反墨家禁令,将他逐出师门,于是这一型机关屋,也自此由墨家失传。
: ?3 V, N+ J" _: p4 y 数十年后,秦军中正式出现了与此一机关屋外型神似之踏弩、巨堞机关部队,墨家也自此开始节节败退。( Z: {- t! | T) u
5 v8 z# a; R0 ?. Z! K# v8 x, ^ K
机关鸢:
, H9 a: l% p" I1 I 战国初期,工匠之神公输般在自己过世前,由他本人亲自改良而成的巨大机关鸟,不论续航力、动作的灵巧度,都已达极为出色成熟的水准。 - P/ B( _* l ^
由于公输般晚年曾答应墨子,不让机关术这样危险的技术外流于世上,以免成为战国野心家用来荼毒苍生的工具,他毅然让自己的这一个终极发明湮没于黄河畔,让它随着时间而渐渐朽烂。 5 r, y1 H& ~6 _# |- A
7 k& p/ L# Y5 q; u
小型机关鸟:
C' K6 J& }7 ?; h9 t6 { 战国初期,墨家**辅子辙与工匠之神公输般,所一起研究发展出来之高机动性小型机关鸟。辅子辙是墨家少数精通于机关术的**,在公输般过世后,他成为飞翔机关术唯一的传人。与壶中仙在泗水的一战,飞翔机关术也随着这只小型机关鸟的坠落,永远地自世间消失。
: n6 {2 e2 s3 | o: w t2 {# b7 j' L8 ] c/ [
天朝古代有先进的科技和灿烂的文明,但是显然没有高到这种程度。作为一部游戏,由于剧情需要虚构出先进的古代超文明,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名认真的玩家,查阅一些资料,也可以有新的收获。7 p: A+ g% b; k1 ]6 n
, j4 c! H0 l+ `5 M. m* B: \6 K
根据《墨子》中关于机关术的记载,当时墨家发明出来的机关器械有:
) l3 j, A- I4 m' }0 Y1 w1. 连弩车 见于《墨子•备高临》。连弩车是一种置于城墙上可同时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无数的大型机械装置,需十个人驾驶,最为巧妙的是长为十尺的弩箭的箭尾用绳子系住,射出后能用辘轳迅速卷起收回。
0 g* G6 h2 j6 I: _( v) O8 j- `. ^2. 转射机 见于《墨子•备城门》。转射机也是一种置于城墙上的大型发射机,机长六尺,由两人操纵,与连弩车不同的是转射机更为灵活,能够在一人射箭的同时由另一人将机座旋转。 ; S; n* n, ?+ @& q. b6 ~& J% I" z
3. 藉车 见于《墨子•备城门》。藉车外部包铁,一部分埋在地下,是能够投射炭火的机器,由多人操纵用来防备敌方的攻城队。 8 t/ ~* D$ L" R3 _3 j
$ N0 D& G; X7 Y 实际中的机关术显然不如游戏中那样神奇且令人惊叹,但以两千多年前的生产力,能够设计并制造出如此复杂的机械,也是相当的不容易。 0 |1 d3 a; Y) s3 q
墨子与墨家之学
* O6 X2 C( r5 |1 a 这些机械的制造者墨子,生于约公元前468,卒于公元前376年,名翟,《墨子》一书中多称“子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小邾国(先后曾为宋、邾、鲁、齐等国的附庸)人。墨子有一大串挺吓人的头衔: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 p" y: P0 d3 t" v4 W- S+ C8 z* _4 H: _. Y! X. j
这位集五个“家”,一个创始人于一身的墨子是目夷氏(目夷即墨夷,后省为墨姓)的后裔,孤竹君之后,与宋国国君同宗,但是到了墨子一代,其身份已由贵族降为了平民。墨子当过制造器具的工匠。他自称是“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诸宫旧事》和今天骂人的“贱人”意思不同)。从墨子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他还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跟周官史角的传人学习周礼,“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伦”。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背周道而用夏政”,舍掉了儒学,“法夏宗禹”,创立了自己的墨家学派。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他的选择也是很有魄力的。
1 }; U" H$ p; r( | V5 ~7 w) g. F3 u. z4 o) j4 l e4 G9 H# _" D" A8 d
墨子擅长工巧和制作,在军事技术方面高于其他诸子,堪称博学多才。据说他能在顷刻之间将三寸之木削为可载300公斤重的轴承。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他利用杠杆原理研制成桔槔,用于提水。他还制造了辘轳、滑车和云梯等,用于生产和军事。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即所谓的“墨守”),其**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5 C M5 K# Z: y/ ]4 K( M
# X% t# }" H% s. Z0 [) @8 d7 f 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鲁阳文君要攻打郑国,墨子知道后又前去说之以理,说服鲁阳文君停止攻郑。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多次访问楚国,献书楚惠王。但后来他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国。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听吾言,用我道”作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 b2 o1 l; y$ O9 W
) [& k* z, k7 R+ \6 B ^3 Y
关于墨子的事迹,最著名,也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止楚攻宋”的故事。
/ W! g" m' e( Y* F 战国初年,楚惠王意图攻宋,墨子求见楚惠王,陈述厉害关系,还当着楚惠王的面和公输般用皮带当作城墙,用小木板当作攻城器械,互比攻守城池的技术,来了一场精彩的攻防“论战”,最终阻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其间墨子的口才固然了得(先秦的名辩之学到了墨子手中才真正达到完善,成为与古希腊逻各斯,天竺因明鼎立的三大逻辑系统),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他的防御器械以及让**禽滑嫠等三百人守住了宋城策略。
+ l1 o8 k! R* c 战国初年的楚国是一个国力强盛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军事计划竟然被墨家这个学派的力量所改变,可见墨家在当时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和影响力。
0 h/ T$ D- c0 d, ?7 J$ w! K9 a$ J( W
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称为“孔墨显学”。孟子曾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 H( k) k! u8 H% o- j3 y# _" X
据《汉书•艺文志》,墨家之学出于清庙之守(掌守宗庙),即巫祝,有浓厚的宗教倾向。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即治国者应“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提倡无差别之爱;非攻,即否定非正义战争(“攻”),肯定正义战争(“诛”);尚贤,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应唯贤是用;尚同,即“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达成社会的统一;节用,即节约财物;节葬,即反对奢侈的丧葬;非乐,即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颓废**的靡靡之音;天志,即把一切自然现象看成是上天爱人的表现;明鬼,墨子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非命,墨子在先秦思想家中第一个明确反对儒家的“命定论”,认为 “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 3 F! }4 {3 }. g. p7 y
公元前376年,墨家创始人墨子卒。墨家**将开派鼻祖的遗体从简安葬于狐骀山下的苍松翠柏之中。他的陪葬品极其简单,最有价值的是一部《墨子》的手稿。墨子生前对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自己的学说非常自信,曾经慨然而呼:“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犹在。” [( F6 G. H x
; [$ @( u0 n' N4 ?/ I$ `, ?+ ] 墨子及其**的著作,在西汉时刘向整理成七十一篇,统称为《墨子》。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专说名辩和时间、空间、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声学、代数、几何等内容,前人称其为《墨经》。《墨经》代表着战国时期中华科学发展的一个最高峰。在力学方面《墨经》中提出了关于机械运动的定义为:“动,域徙也。”意思是说,机械运动的本质是物体位置的移动,这与现代机械运动的定义完全一致。同时墨家学派掌握杠杆定律比阿基米德早了2个世纪。在光学方面,在我国浩如烟海的经史著作中,《墨经》是唯一一本对我国古代几何光学发展进行系统性论述的典籍。《墨经》中记载了墨子及其学生做的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了精辟的见解,这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在数学方面,《墨经》提出了一些几何学的定义,例如中学数学教材中所举的《墨经》中对圆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 这与近代数学中圆的定义“对中心一点等距离的点的轨迹”是完全一致的。
! a$ I' m) C/ j6 \: C+ z4 c5 g
/ i( d' F9 L$ G& X! q$ A- I墨家团体与墨家精神的流传
+ B( [2 h2 I0 r2 j. ^ 在游戏《轩辕剑肆》中,墨家大寨的居民是一个秉承了墨家思想的团体。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墨家是天朝最早的民间武装团体。墨家的亲信**达数百人之多,最高的领袖被成为“巨(钜)子”,巨子有绝对的权威。巨子的职位是由集团中公认的贤者互相传让的,而墨子就是墨家的第一任巨子,墨子的大徒弟、守住宋城的禽滑嫠则是墨家的第二任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墨者大多来自社会的下层,能够吃苦耐劳,平时一律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串足胼胝,面目黎黑”,以吃苦为高尚的事。他们勤于进行实验,作战十分勇敢,平时从事生产劳动,主要职业是教师、工匠等。墨子及其门人为人们做好事,即使是牺牲了个人性命也在所不惜。《淮南子》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而且他们功成不受赏,施恩不图报。
' i: {. B! o3 O$ H! j5 I# p( e, p1 u3 t
墨家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战国时,秦国巨子的儿子犯法,秦王顾念他年老而饶恕了他的儿子,但巨子却以墨者的律法将儿子处死了,这足见墨家的纪律非常严格。" t3 b& y1 g( a! Z" H" r2 r
9 Y1 k" N; P7 Z9 U 但是墨家并不是出身于侠的武士团体。而主要是一个学术团体,他们所从事的是一般游士的共同事业:完成学业,然后四处游说,用自己的观点和辩才去影响诸侯各国,并争取出仕实现自己的**主张以建功立业。如墨子他曾使其**耕柱子于楚,游高石子于卫,游公孙尚过于越,出曹公子于宋,使胜绰事齐国项子牛。很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味道。& ?6 X" l/ D, l
0 O7 H) P- w; E 其实,用现代学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形容墨家子弟并不为过。墨子的五个“家”里面就有一个“教育家”。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设有文、理、军、工等科的综合性平民学校,就是墨子约在其三十岁之前创办的。这个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史称“**弥丰,充满天下”。墨子的思想的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想来应该是这个学校的必修课。
M1 M! V+ A5 u" }1 c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三大派别,分别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邓陵氏之墨(见《韩非子•显学》)。分别以谈辩,从事,说书为主要思想,其中谈辩即辩论,从事即研究科学,说书即教书和研究各种典籍。他们各自以为是正宗,不相上下,谁也不服谁,甚至互相倾轧窝里斗,致使墨家元气大伤。到了战国后期,墨家三派又汇合成二支:一支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另一支则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3 H$ b v/ H# p! v- O
3 \: s, O% R! ~6 Y1 q5 c& c
可惜的是此后的时间,也就是从秦统一六国以后到清朝初年的近两千年里,墨学进入最低潮的时期。墨学基本上是处于停滞阶段,治墨者屈指可数,能找到的的有:晋时的鲁胜,唐时的乐台,宋代的何芜及元代的陆友等。这些人名都生疏得很,可谓是“凤毛麟角”。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秦始皇的以法为教、焚百家之书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策,但也有墨家自身未能保持生机和活力,以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的内因。大抵说来,还是墨家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难以实行,加上墨家独特的巨子组织,已经是一种变相的神秘组织,既不如儒家有治世的理想,也不如道家可深植于心灵,更不如法家能被巧妙的应用在**上,因此,墨家思想慢慢的没落了。5 K( v0 j/ p9 v8 z* u- w# y
8 j2 }/ k( V0 X0 b- i, m# c
但是墨家精神并没有失传,而是在天朝民间的社会底层流传着。汉代以后的侠士是墨家“兼爱”精神的继承者。天朝歌颂侠义精神的诗歌和侠士小说,其精神源头莫不与墨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5 Z# T3 [: e1 h- Y
2 H6 t5 _% b! k/ t e* B9 a DOMO之所以一再使用墨家文化背景,其原因不外乎有三:一是由于墨家主张 “明鬼”之说,与中文RPG游戏当中神人不分的世界观一致;二是墨家主张“天志”之说,相信天的决断,同时又反对**,相信自身的努力,在这一点对于当今的青少年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三是墨家的科技成就很高,在这一点上可以由编剧自由发挥,展现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剧情。
4 A6 x" w0 ^! Y+ m7 s. ]' P
' R$ D3 \5 y8 A
1 u% X4 h& V7 I( h墨家与侠
! w! B6 s% Z2 E1 s3 Q" C 作为中文RPG中的人物,辅子辙、辅子洵和水镜,还有其他一些角色,多少都带有些“侠”的影子。但是上面说过,墨家有严密的组织,并不适宜于具有自由意志、主张人格平等的游侠,何况墨家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密的逻辑思辨能力,也绝非“重气轻命”的武侠所能为之。这点倒是可以从水镜的处境上体现出一二。
]7 [/ S+ X9 O3 ?: S! }
& ~4 E# Z) Z* a# a: A+ r6 [ 然而,墨家却与侠的生长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墨家对武侠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提出了完整的“任侠”观念和理论主张。《墨子•经上》曰:“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注曰:“谓任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任侠”观念,指出任侠出身于“士”阶层,武侠是“士”的一部分,这是指侠的社会性质。墨子还精粹地概括了“任侠”精神的实质和内核——“损己而益所为”,也就是损己利人。接着,墨子进一步阐述了任侠精神的实践方式:“任,为身之所恶以**之所急。”这句话翻译出来是:干己身所厌恶的事来解放他人的急难。也就是要不顾一切地去扶危救困,为人解难,正是侠的行为准则。墨子对刚出现的武侠现象十分关注,并及时地对侠义精神与侠义行为作了系统的闻述,论证它们是合理的,这无疑给初生的尚在用生命和鲜血去探索行动宗旨的武侠提供了所急需的精神武器。可见,墨者对于武侠的出现是充满同情和好感的。2 D' `& O& {0 n& X; u( z% L
1 e* Q, N* G" e: X/ ]1 R0 | 墨家团体还收留了一些迹近武侠的人。例如被称为“东方之钜狡”的索卢参,由墨子的大**禽滑嫠收为及门**。又如好勇的武士屈将子“带剑危冠”去见墨子的另一名**胡非子。胡非子向屈将子阐述了勇武的真正含义。屈将子为之心折,“乃解长剑,释危冠,而请为**学”。这些记载的字里行间,保存了墨家对受**的侠士加以保护的记录。而部分侠的弃武就学,也给墨家输入了新鲜血液。(想想水镜给墨家带来了什么?)
+ |' I" B+ }' [( ^4 O
0 H/ |7 Q1 Z$ K. B" k, ]0 Q
' T3 V/ c/ v1 R; P 墨家文化如日中天的日子已经过去了2000多年,如今留下的只是一部残缺不全的《墨子》和种种神秘的传说,但墨家的精神永远不会消亡,因为它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它将永远流传。 * [3 P/ Y' t7 h, U6 \$ P: {: R
|